点点滴滴皆为民
腊梅盛开、碧水倒映,宜昌运河公园游人如织,曾经的“龙须沟”,旧貌换新颜。这得益于市五届人大代表服务大局谋发展、衷心为民解民忧,奏响了一曲曲履职强音。
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,西陵区代表团张碧钧等12名市人大代表联名提出了《关于综合整治宜昌运河的议案》。“运河是宜昌市非常宝贵的资源。”张碧钧直言,应该让它靓丽起来,成为一个城市的水景和绿色生态长廊。
被列为大会议案办理的过程中,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部分提议案的代表开展了调查研究,多次督办检查,市长亲自抓办理。全市13家职能部门各司其职,通过生态环保、特色突出的高规格统筹规划,大力推进综合整治,把宜昌运河改造成“城市彩带”公园,打造出一条高档次的城市河流生态廊道。
三年整治,一朝“美颜”。如画的运河新景赢得了社会广泛点赞。市民裴大菊说:“以前,运河水发臭,河道垃圾丛生,如今,运河水清环境美。周末,我还带孙女在这里骑自行车。”市民梁徽一边拍照发朋友圈一边配诗:“家住运河边,芳草依依绿相连;家在运河边,流水潺潺白云间。”
关注重大民生,议案建议办理催生一批“民生工程”
几年来,在代表依法履职“大舞台”上,代表们坚持问题导向,认真总结交办督办经验,力求每一件建议“提得好、交得准、办得成”,将真知灼见转化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动实践。
科学发展,民生为重。为改善基层医疗条件,回应民生诉求,市人大代表们提出了要求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议案。如今,全市已建立标准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4家,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首诊率、门诊服务量分别提高 17.7%和7.3%,初步形成“小病在社区、大病进医院、康复回社区”的基层医疗服务新格局。
2015年,代表们提出的建议集中关注“改善空气质量”。全市围绕7类重点污染源分类形成专项管控方案,建立健全大气污染防治相关机制,全力整治扬尘污染,深入实施清洁能源改造工作,2015年,宜昌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52天,优良率69%,与2014年比,优良天数增加76天,优良率提高21个百分点。
五年来,市人大代表围绕整治宜昌运河、新区建设、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、城区生态建设、加快城区棚户区改造、加快推进宜昌沙河流域综合整治开发等提出议案6件,建议1540多件,年均落实率达到65%以上,努力推动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,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、和谐发展。
为激活代表履职的一泓清水,市人大按照“全国一流、市州样板”标准,借力“互联网+”,精心打造“宜昌人大代表履职服务网络平台”。
通过近两年时间建设,市级网络平台通过终验,县乡两级网络平台正在有序推进,人大常委会联系人大代表、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方式真正实现了网络化,人大代表履职渠道和手段正在步入信息化时代。如今,人大代表只需要轻点鼠标,就可以通过网络提交议案、建议,对办理过程进行全程跟踪,随时与办理单位进行沟通并在网上对办理情况进行评价。搭乘“互联网+”,人大代表履职驶上“快车道”。
深植人民群众,把百姓“小事”做成“大文章”
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立60周年大会上指出,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和显著优越性,关键在于它深深植根于人民之中。
联系群众是人大代表履行职责、发挥作用的基础,没有这个基础,人大代表发挥作用就成了无源之水、无根之树,履行职责也就成了一句空话。市五届人大代表时刻坚持从群众中来、到群众中去,密切联系群众成为市五届人大代表们的履职常态。“有我在,你只管好好读书,我资助你到高中毕业!”秭归县九畹溪镇槐树村二社区贫困学子付周安成绩好,却没钱交学费,在市人大代表龚万祥的帮助下,他重新背起书包走进了学堂。
为帮贫困茶农走上致富路,龚万祥牵头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,收购贫困户的茶叶鲜叶时每斤加价5元。2015年,公司自筹资金18万元,架设引水管道1200米,新建水池200立方米,解决了20个农户8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。
港务社区有两栋杂居楼曾因房子太老,乱搭滥建严重,不符合安装条件,一直没能通上天然气,可居民们的期盼让市人大代表赵晓俊看在眼里、急在心头。她带领社区其他工作人员、网格员挨家挨户做工作,拆掉违章搭建,改进不合规的地方,2015年1月天然气管道终于通到了每家每户,兴奋的居民们直呼人大代表为他们办了件大实事。
关注民生、履职为民。市人大代表李扬几乎每天都会找时间穿行大街小巷,倾听群众声音,把要求解决的问题记在记录本上,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并督促解决,他还主动把自己的手机号码留给居民,居民们都喜欢给他打电话,有的还对他说:“我们信任你才打电话给你,你可不要烦啊。”李扬总是笑呵呵地回答:“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。”
为帮助部分企业渡过资金难关,市人大代表何文忠一方面广拓融资渠道,积极联系银行及中小企业投资担保公司,召集部分会员与银行对接,支持13家企业联保贷款3600万元,又举集团公司之力,为10多家会员企业担保和提供短期流动资金1.2亿元,有效缓解了部分企业资金压力,形成了大帮小、强带弱、互惠互利、共同发展的良好氛围。
群众再小的事也是天大的事。时刻心系群众,把百姓冷暖放在心头的市人大代表还有很多。这五年来,市人大代表在百姓“小事”上做出“大文章”,演绎出了人大代表真情实感,代表履职进入新常态。
“创促”激发新活力,人大代表“谋”发展汇聚“正能量”
过去五年,市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市委工作部署,积极履职、主动作为,倾心助力“梦想之城”,在服务发展大局中彰显“人大作为”,在推进大城建设中凝聚“人大能量”。
2013年以来,在全市三级人大机构、五级人大代表中,广泛开展以“九个一”、“七进七访”和“人大代表宜昌行”为主要内容的“创一流、促跨越”主题实践活动。“创促”活动拓宽了联系群众、服务基层的“连心桥”,构筑了履职行权、发挥作用的“大舞台”,开辟了招商引资、促进发展的“直通道”。活动开展以来,成功举办4次“人大代表宜昌行”活动,邀请来自全国各地310多位人大代表、企业家来宜进行商务考察,促成宜昌通航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,落地生根。“创促”活动深植人大“沃土”,让人大代表走上发展“前台”,演绎服务大局服务发展的精彩大戏,成为全国、全省代表主题实践活动的一大亮点。
彰显责任担当,为大城建设添砖加瓦。五年来,市人大代表始终坚持围绕全市工作大局,谋划和推动人大工作,以更大的勇气和担当推进市委决策和部署贯彻落实,为改革发展注入“正能量”。(记者 肖敏通讯员 陈玉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