襄州区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奏响田园交响曲

2018-07-11 15:16 来源:襄阳日报 责任编辑:李好

  摘要:围绕美丽乡村建设、突出乡村振兴,襄州区以“产业振兴、文化振兴、生态振兴、人才振兴、组织振兴”为总抓手,奏响了生态宜居村庄美、村风文明身心美、村稳民安和谐美、村强民富生活美的合奏曲。

  秧苗青绿,荷叶田田,7月的襄州大地格外迷人。

  围绕美丽乡村建设、突出乡村振兴,襄州区以“产业振兴、文化振兴、生态振兴、人才振兴、组织振兴”为总抓手,奏响了生态宜居村庄美、村风文明身心美、村稳民安和谐美、村强民富生活美的合奏曲。

  因地制宜,发展产业

  “一只鹅可以卖一百多块钱,客户抢着要。”近日,记者在龙王镇采访时,遇到了回乡养鹅的青年周冰。

  周冰告诉记者,他家的大白鹅吃草,鹅粪又是草的养料,这种绿色生态的养殖模式不仅成本低,而且养出来的鹅品质好,“去年,我家养了三批鹅,纯利润达10万多元。今年,我家又扩大了养殖规模,估计收入能翻番。”

  在龙王镇,养鹅成了当地农民致富的手段,“绿色鹅产业”也成了一张名片。

  产业兴乡,百业争先。

  双沟镇将粮食加工成锅巴等休闲食品,通过电商推介、售卖,打造了享誉全国的特色休闲食品品牌。去年,该镇锅巴产业总生产值在10亿元左右,全镇制作锅巴的企业超过36家,带动2000余人就业。

  2018年,朱集镇潘湾村“梨花生态旅游周”活动总收入达到200多万元,湖北(程河)第三届柳编文化节吸引近8万名游客,商品销售额达30万元,签订出口订单50万美元。

  种桃、种辣椒、养蚯蚓、养鳄鱼……襄州区以产业振兴为抓手,践行乡村振兴战略。

  襄州区委常委、宣传部长赵鲲鹏告诉记者,该区正积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,旨在让农民有干头、有赚头、有奔头,绘就一幅农业强、农村美、农民富的美好画卷。

  以文化人,培育新风

  6月25日,在黄龙镇向湾村,戏曲《梁祝》赢得阵阵喝彩。当天,襄州区文化馆工作人员率领红色文艺轻骑兵小分队、十九大精神文艺宣传队和文化志愿者到该村,结合文化小康建设,将精心编排的戏曲送到群众家门口。

  乡村振兴,文化不可缺位。

  在推进文化小康建设中,襄州区着力在“送文化强引领、种文化激活力、建文化夯根基”上下功夫,不仅加快了文化“输血”,还实现了文化“造血”。

  自办春晚、学唱村歌、举办乡村运动会、开展文明乡风评选活动……在襄州区,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生活。

  以文化人,培育新风。襄州区涌现出“全国好人”李运生、“荆楚楷模”覃俊东、“襄阳好人”武德佩等先进典型。

  此外,襄州区还不忘念好乡村振兴“生态经”,加强环境治理,为村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。

  在“千年槐乡”张家集镇邵棚村,一排排槐树别具特色,一池池荷花香气扑鼻。晚饭后,老人们坐在槐树下,边纳凉,边给孩子们讲故事,十分惬意。

  “以前环境差,一到夏天,苍蝇蚊子到处飞,大家都不敢出门乘凉。”邵棚村村民任志敏告诉记者,现在村里的垃圾少了,花草树木多了,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改善,大家生活得更幸福了。

  聚才用才,助农致富

  “干部带头种晚秋黄梨,我们也跟着干,有奔头。”84岁的双沟镇刘大湾村村民刘高来说,在村党支部书记刘强的带领下,全村大面积种植晚秋黄梨,不仅还清了100多万元的村集体债务,农民的荷包也鼓起来了。

  2012年以前,刘大湾村是有名的“瘫痪村”“后进村”。刘强返乡后,积极作为,带领村民们将刘大湾村建成了襄州文化小康示范村、湖北省绿色示范村、全国文明村。

  朱集镇雷庄村退伍军人杨利华回乡种辣椒,电脑天才李威威投资1亿元回乡创办信息科技公司……据了解,为落实乡村振兴战略,襄州区大力引能人回乡。如今,该区共有91位乡贤回乡创办企业,投资额达32.36亿元,带动3273人就业;兴办家庭农场149个,流转土地47095亩,带动9300人就业;创办农家乐80家,接待游客10.49万人,带动750人就业。

  此外,襄州区还着力推进组织振兴,建强农村基层战斗堡垒,为“农业强、农村美、农民富”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。(通讯员 崔海晗 梁艳明 全媒体记者 周建春 见习记者 王世翠)

热点专题
无障碍浏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