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田坝乡丨王家桥村农村生活垃圾“待遇高”

2017-05-21 13:42  责任编辑:金业森

  本网讯(通讯员 姜钰)从垃圾的随意丢弃,到每家每户垃圾分类,再到垃圾集中回收利用,在秭归县水田坝乡王家桥村,垃圾得到的“待遇”越来越高,而环境则变得越来越美。

  对于农村生活垃圾分类,他们有一套自己的办法。“垃圾分类靠的还是村民的自觉,因此,我们花了大力气宣传相关垃圾分类的知识。”王家桥村党支部书记杜海林告诉笔者,他们不仅在村里的宣传栏里张贴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相关的知识,还从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招聘村庄保洁员4名,分小组挨家挨户发放垃圾分类指南和宣传手册,指导村民如何做好垃圾分类和回收工作,让村民对垃圾分类有利初步认识。

  垃圾回收方面,该村采取“谁收集谁收益”的原则,由农户和保洁员收集后将再生资源送至可回收垃圾收购点回收,纳入废品回收系统,农户和保洁员均得实惠,增强了他们的积极性的同时实现了资源再利用。

  与此同时,他们还加大垃圾处理配套设施的投资力度,截至目前,全村共投资13多万元建成垃圾房3个,配备垃圾桶500个。“以前垃圾都倒附近的沟里了,现在好了,不仅有了垃圾桶,我们也晓得把不同的垃圾丢到不同的垃圾桶里面了”该村一位村民笑着说道,在王家桥村,几乎每家每户门口都有两个标有“不和回收”和“可回收”的垃圾桶,农村生活垃圾有了各自的“归宿”。

  不仅如此,该村还定期在农户中开展环境卫生评比,督促村民自觉做好自家屋场、院子的环境卫生工作,做的好的,介绍经验,做的差的,说明原因,让其红红脸,这样行之有效的做法,不仅提高了村民的环保意识,也为垃圾分类处置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。

  该村党支部书记杜海林介绍,为将垃圾分类处置的工作坚持下去,王家桥村制定了《农村生活垃圾废弃物分类收集管理实施方案》,并将垃圾分类处理写入了村规民约之中。该村通过“户分类、村收集、乡清运”的垃圾处理模式,将农村生活垃圾分为“变废为宝”(可回收、能变钱)、“变肥为肥”(可腐烂、能变肥)、“不可回收”(定期收集、集中填埋处理)的分类处置方式,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到了75%以上,进入乡垃圾填埋场总量减少了80%。

  如今,王家桥村路上没有垃圾,沟渠不见污水,庭院干净整洁,村庄的形象大有提升,该村党支部书记杜海林表示,接下来会继续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活动,改进做法,让村庄的“颜值”再上一个台阶。

热点专题
无障碍浏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