宜昌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报道

2016-08-26 07:00 来源:三峡日报 责任编辑:yangyijun

  编者按 宜昌市智慧城市建设起步早、进展快、特色多、成效大,创造了智慧城市建设的“宜昌模式”。今起推出系列报道,集中展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“宜昌模式”,全面解读市委、市政府对智慧城市建设的安排部署,敬请关注。

  8月23日,星期二。

  让我们走进宜昌市民的“智慧”生活。

  西陵区石板溪社区。11号网格员张华来到居民家中录入网格内新生儿信息,并帮助办理相关手续;

  市中心人民医院分级诊疗转诊协作平台。兴山县古夫镇农民李清从初检到住进病房,整个过程不到一小时;

  夷陵区小溪塔街道官庄村。湖北星翔柑橘精品园员工杨春媚,通过农业物联网对2000亩橘园进行实时监测;

  智慧政务、智慧治理、智慧民生……一座智慧城市已经款款走来,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。

  宜昌,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,以资源共享为突破口,以模式创新为动力源,以数据生产与开放应用为着力点,以城乡协调一体化推进为保障,以绿色发展为总目标,有效克服了智慧城市建设中急于求成的盲目性、无效性及各种难题,实现有序、有效地可持续发展,初步形成了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“宜昌模式”。

  让城市像人一样智慧起来

  2013年8月,宜昌入选国家智慧城市试点,将经过3至5年的创建期,系统推进智慧城市综合服务平台、市民卡推广和深化等11个“智慧项目”。

  “智慧城市建设就是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,让城市具备人体特征,像人一样智慧起来!”

  2013年10月15日,市委中心学习组请来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院长童庆禧作智慧城市专题报告。童庆禧院士在报告中描述了智慧城市的美好未来。

  市委、市政府经过调研,吸取外地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,将“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”五大发展理念贯穿全过程,推动工业化、信息化、城镇化、农业现代化、绿色化“五化”协同发展,确定了一体化推进智慧宜昌建设的总体思路,构建了一体化智慧宜昌建设的组织领导体系。市委、市政府还下发了《关于建设“智慧宜昌”的决定》,提出了智慧宜昌建设的总体目标要求和建设任务;市政府制订下发了《智慧宜昌建设三年行动计划(2016-2018)》,上下联动,强力推进。16个部门智慧应用领先全国

  智慧城市,不是简单的信息化和电子政务,它是一种解决城市复杂动态问题的创新模式,而智慧更是一种境界,是站在最高度总揽全局,旷远无界、洞悉未来。

  以智慧政务为突破口,宜昌市构建了内网外网相协调、纵向横向全覆盖政务服务平台,实行一单(公共服务清单)规范、一号申请、一窗受理、一网通办、一卡(市民卡)通用,做到了群众办事不出村(社区);全市11000个网格实现了城乡无缝全覆盖,每个网格员配备一台“社区e通”,实现各类基础数据动态采集,28个部门业务数据实时交换,34个部门再造351项工作流程,变过去的层级式管理为现在的扁平化治理,16个部门的智慧应用水平处于全国领先水平。

  宜昌“智慧医疗”打造的“互联网+分级诊疗”新模式,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,宜昌因此获得国务院2016年“免督查”待遇及多项激励政策。宜昌探索创新社会消防管理的“智慧消防”经验在全国推广。

  打通服务群众“最后一公里”

  智慧城市建设之初,宜昌在全国同等城市中率先建成了城市级云计算中心,率先建成了覆盖市县乡村(社区)四级的智慧政务体系,率先建成了智慧网格全覆盖的社会治理体系,率先建成了以人为核心的智慧民生体系。“互联网+”时代,如何打通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?

  宜昌构建了一体化全生命周期感知服务、全人群覆盖服务、全天候即时服务的智慧民生体系。

  在城乡,1万多名网格员每天都会根据大数据中心自动推送到“社区e通”上的新生儿、老年办证、特殊人群等各类居民信息,及时主动上门服务,深受群众的欢迎。网上一页通、手机一点通、电视一屏通、电话一号通、社区一站通、市民一卡通“六个一通”的信息惠民服务体系已经覆盖所有人群。

  在农村,打造了电子政务、电子学务、电子村务、电子商务“四务通”平台,让不同人群都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享受智能化服务,让所有人群都能够分享到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信息红利。

  从1.0智慧政务、到2.0智慧治理、再到3.0智慧民生的跨越,下一步,宜昌将迈入3.0+——重点是以双创为引擎的智慧产业发展。

  智慧城市呈献给我们的智慧生活,已经不是梦想,光芒正在照进现实。(记者金贵满)

热点专题
无障碍浏览